医疗纠纷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一)

贡献者回答法律主观:
医疗纠纷的人身损害赔偿适用什么法律法规
医疗纠纷的人身损害赔偿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对构成医疗事故如何处理所作的特别规定,人民法院在处理因医疗事故引起的民事赔偿纠纷时,应当优先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即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确定损害赔偿的数额。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医疗事故赔偿,按照下列项目和标准计算:(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三)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四)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五)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的,不超过5年。(六)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七)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八)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的,不超过5年。(九)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十)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十一)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法律客观:
医疗人身侵权损害的赔偿标准有两种:一种是医疗事故条例规定的赔偿标准,但此规定只适用于构成医疗事故的医患纠纷;第二种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及人身损害精神损害赔偿等相关司法解释所规定的赔偿标准,适用于医疗事故等特殊案件外的所有人身侵权损害赔偿案件。具体赔偿范围: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此外,受害者还可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法律、行政法规对精神损害赔偿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于超过确定的护理期限、辅助器具费给付年限或者残疾赔偿金给付年限和医疗费用不足、被抚养人生活费确需增加等情形,受害者还可以再次向人民法院起诉。
医疗损害司法解释 (二)
贡献者回答医疗损害司法解释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下是对其进行的分析:医疗纠纷损害赔偿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医疗事故的赔偿有医疗费,误工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
一、医疗纠纷损害赔偿司法解释
医疗纠纷损害赔偿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规定了,患者以在诊疗活动中受到人身或者财产损害为由请求医疗机构,医疗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承担侵权责任的案件,适用本解释。
二、出了医疗事故怎么赔
出了医疗事故的赔偿有:
1.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
2.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
3.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4.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5.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
6.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7.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8.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
9.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10.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11.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
三、医疗事故赔偿主体包括哪些
1.国家医疗单位和私立医院所致的医疗事故,赔偿义务主体是医疗单位,即医院,而不是具体的经治医生,受害人不能以医院的经治医生为被告起诉,而应以医院为被告。
2.个体诊所的医生所致的医疗事故,由该个体诊所的业主即医生本人为赔偿义务主体。
3.如果是个体诊所的雇用人员致害,则由个体诊所的业主为赔偿义务主体。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第三款患者以在美容医疗机构或者开设医疗美容科室的医疗机构实施的医疗美容活动中受到人身或者财产损害为由提起的侵权纠纷案件,适用本解释。当事人提起的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不适用本解释。
医疗纠纷是否适用举证责任倒置 (三)
贡献者回答不适用。 1、根据 民法典 和新的司法解释规定, 医疗事故责任 纠纷实施 过错责任原则 的证明责任。 2、医疗机构应当对自己在医疗活动中不存在过错和免责事由承当证明责任。 3、受害人应当对医疗机构实施了 侵权行为 。造成了损害结果,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承担证明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条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 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事故纠纷司法解释2024有哪些 (四)
贡献者回答一、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定义
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时,由于医务人员的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导致患者受到人身损害的事件。医疗纠纷则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因过失造成患者损害,从而引发的争议。
二、2024年医疗事故纠纷司法解释要点
1. 医疗事故的认定:医疗事故需由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产生,且存在违法、过失行为,导致患者遭受严重、明显的不良后果,并且违法行为与不良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2. 医疗事故的责任:若医疗机构或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有过错,导致患者损害,医疗机构应承担赔偿责任。
3. 紧急情况下的医疗措施: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若无法取得患者或其近亲属的意见,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批准,可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4. 医疗过错责任:若医务人员未尽到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医疗机构应承担赔偿责任。
5. 医疗产品责任:因药品、消毒产品、医疗器械缺陷或输入不合格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相关机构请求赔偿,也可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
6. 医疗事故免责情形:患者或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尽合理诊疗义务;限于当时医疗水平难以诊疗。若医疗机构或其医务人员有过错,仍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三、医疗事故纠纷处理律师费用
根据《诉讼费缴纳办法》,医疗纠纷案件的律师费用根据请求赔偿数额或价额分段累计交纳:
1. 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 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 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 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 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 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7. 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若赔偿请求未超过1万元,律师费为50元;超过1万元至十万元,按2.5%交纳;以此类推。
法律司法解释指导案例精编:医疗纠纷目录 (五)
贡献者回答法律司法解释指导案例精编:医疗纠纷目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一、综合法律框架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范传染病预防、控制与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提供医疗犯罪的法律惩罚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医疗事故处理程序,保护患者权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公共健康安全。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医疗事故分级标准、医疗事故争议中尸检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办法等:规范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划分事故等级、确保尸检公正性等。
二、医疗纠纷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为民事纠纷提供法律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适用于医疗服务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为医疗侵权提供责任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细化人身损害赔偿计算方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指导法院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民事案件。
三、医疗机构与医师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范医师执业行为和管理。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明确医疗机构设立、运营和管理规则。 医院投诉管理办法、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等:规定医疗机构处理投诉流程、要求医疗机构公开信息。 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等:规定医师执业注册流程、条件及外国医师短期在华行医管理。
四、医疗工作规范 药品管理: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血液制品管理:规范血液制品生产、使用和管理。 医疗器械与废物管理:强调医疗器械安全使用和医疗废物合规处理。
目录为医疗纠纷处理提供了全面的法律基础和实践指引。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医疗纠纷人身损害赔偿标准,云律目网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